人渣 - 張志明的影子
- Elaine Ng
- Apr 20, 2016
- 3 min read

戀愛會過去,經歷會留低。是否每一任情人都有影響力?影響你最多的人,是否必然是你的最愛?抑或那些影響只是恰到好處? 看完《春嬌與志明》想得最多並非過去,是現在;不是翻撻的情況,而是後遺的症狀。 如果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沈家宜,那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張志明,那個他媽的不知不覺把我們改造了的舊人。這個舊人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有可能是最快樂的,腦部早就把那些習慣和快樂連成一線;往後當我們自行做起那些事,潛意識感到快樂,就逐漸變成自己的習慣。 萬萬沒想到這一切是源自人渣的。我用了數天和家人相處的細節以及兩本書的時間,得出很多早已入血的薄物細故。 買屬於自己第一部單鏡反光相機,皆因他是個攝影達人。最快樂的拍拖節目莫過於是兩人四處遊走,聽歌拍照,心靈富足得很,這已成了一個calm me down的生活出口。 買第一部蘋果電話,除了我需要Google Map的救助之外,我想這是一個心理強迫症:我討厭當年我征服不了他的電話,我要買一個來征服,設定我的密碼,守著我的秘密。 我會定時定候買VCD回家及閒時翻看《Ocean 11 &13》,不知道是電影們真的好看,還時買與看的過程,曾代表著一種快樂? 我喜歡用黃鳳的聲音來對付囉嗦的人,例如媽媽。我已完全忘記何時開始;是自己的,是他的,還是少爺占的…我只知道這挖苦方式既抵死又可愛,能一洩心頭恨又不會太傷人。 當人們欣賞我喜歡攝影,又看過不少電影,男人玩意亦略懂一二,我應該感到開心還是悲哀呀?那個他媽的影響我還真深呀!可是沒他的影響,我還真是沒那麼可愛有趣。《男女主典》裡Helen有句對白是如此:「死啦,我用之前d仔lum我果d橋,去lum第d仔,咁我係唔係好唔支持原創呢?」我用舊人令我快樂的,去令其他人快樂,是否不外乎過底的一種?到底是我學會令人家快樂,還是舊人懂得讓人快樂?會否是我記性太好,把早就屬於我的,歸功別人?那些習慣去到一個什麼程度,才真正成為我的? 羅馬非一天建成,在許多人身上都能看見他們所被影響的。有時我們介意那個揮之不去的過去,那瓶用之不盡的香水;成就今天此人,卻是緣起自這一切來之不易的經歷,Sam或志明,優優或春嬌,亦如是。 此後,我就再沒有介意過別人的過去。或許下意識,是我不希望對方在意我的過去,因為我不會因為任何人或事,遺忘歷史,這些也是我的一部份,不可或缺,不可分割。 後記: 這是《人渣》故事最後一篇。 《那誰》卓韻芝的獨白説過: 其實呢,放膽去愛係好犀利。你知唔知點解哩個世界咁悶?因為十居其九都係肯學就識既事。放膽去愛唔同,放膽去愛係學唔黎嫁。唔係人人得嫁,而你竟然識。 要一個人快速成長,和最快教曉一個小孩子學會游泳方法一樣:直接掉下水。 我用了好多時間才學會如何正常游泳,而且還是不能不用任何輔助工具在大海裡暢泳;被掉下水的陰影,揮之不去。這樣的學習方法的確很快學會求生,卻把我的安全感全部吞蝕。 之後的豁逹,都是來自我不再敢付出所有。保留自我,家庭,朋友,工作和尊嚴後,才把剩餘的給予愛情。 看著自己原來可以被另外一個人改變和影響得體無完膚是多麼可怕的事。 糖果屋的故事,女孩最後為什麼回不了家?因為她用了不夠力的記認去引領自己回家。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