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定將來
- Elaine Ng
- Apr 20, 2016
- 2 min read

最近有很多相識閃婚,懷孕結婚的比我預期中多(對啦,我以為27是已經過了那個會無知輕率做錯事的年紀,誰知又是老話:這和年紀無關),最閃的是談戀愛一個月就發現懷孕,然後結婚。
這不禁讓我思考:結婚真的比墜胎好嗎?
這些婚姻,到最後會變成怎樣?我相信愛情,亦相信愛情令人盲目兩年左右。
真實故事,前人法藉男友,是有一個中法混血的女兒,非常的漂亮和可愛。他和女伴相愛兩年,由瑞士到澳門,意外懷孕,回到香港。意外是在萌生分開念頭時發生的,女兒的出生,讓婚姻維繫了年半,然而因女兒亦產生了不少的磨擦,最後各自偷食,然後分居。
他是個挺夢幻的人,夢幻般天真。
這個男人drive me crazy, not I crazy about him. 這和年齡,種族無關,儘管他和完美先生同是79年,同是有一半的法國血統,but I’m sorry, they are nothing same. 這是和家教有關係。
有果必有因,如果認為墜胎是折福,讓小孩子在單親家庭長大更折墜,簡直是罪孽。因為你為這個世界製造多一個破壞者。
父母對於小孩的影響大於想像。不是歧視單親家庭長大的人,我也有認識只有媽媽或爸爸伴著長大,很勤力孝順的人;亦有健全家庭成長,卻處處看到父母陋習影子的。但無可否認的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少了學習的榜樣,抑或父母的磨擦成為孩子潛意識解決事情的方法。女兒少了媽媽,少了做女人的榜樣,不知道自己的定位,自我價值低;女兒少了爸爸,少了擇偶的標準,往往在選擇自己想得到的,非適合自己的伴侶。
每個故事都不一樣,影響的程度有深有淺,不存在沒有影響的,別自欺欺人了。儘管是完好家庭,生長在爸爸是打女人的,無論孩子有多痛恨打女人這行為,但潛意識還是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無論是言語或精神上。
那麼你怎麼可以肯定,你們因不了解而結合,最後可能因了解而分開,結果會和其他家庭不一樣?孩子受到的影響很少?怎麼不能深層了解雙方才決定孕育下一代?怎麼要用孩子來獲得滿足感,虛榮感,或者人有我有,甚至維繫感情的工具?在沒確認雙方時,戴安全套是應該做的事;繼而別讓新生命去承擔大人不負責任的過錯,真的有這麼難嗎?
我不相信那些出生前的基因性格測試,我的小孩是什麼性格,80%是我們在他成長過程中給予的。要是我將來的孩子是自私人渣,都是我一手造成的。
當然所有事情都有特殊例外,我們不是在討論例外,因為我們只是大多數。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