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皆因愴然
- Elaine Ng
- Apr 20, 2016
- 3 min read

輾轉反側將愛活埋 要把你印象減退 重提舊人物 我卻開心得帶恐懼 年月是流水 我也相識一個成長伴侶 殘酷或許是對象面形容貌 也似你少許 我再沒勇氣向你講舊時 沒有勇氣相愛另一次 為你將睡眠忘記 通宵傾談但已經頓成往事 還是記起 無道理的對罵是年紀小的不智 今天你能忘記 只得我懷念多麼諷刺 如何逃避這戀愛故事 仍然說得多細緻 重覆的震撼 餘震未停止 連詩雅 《到此為止》 真相是:我怕了香港人。 被問了無數次:「為什麼選外國人?」,連媽媽也苦口婆心的勸諫我,說她不想外國人當女婿。我並沒有在乎對方的性別,國籍,膚色,年齡;有沒有智慧和家教比較重要,以這兩項標準為先的話,外國人是比較佔優勢。 直到重遇舊情人,我才驚覺我不是在選擇洋人,我是抗拒香港人。我只想離開我原有的戀愛模式,離開所有曾經的苦樂。 一份可悲霍然湧現,撕裂般的痛到這刻才被憶起,原來我並沒有真正的復原,我只是選擇在另一個國度去生活,選擇不面對過去。不用談通宵電話,不需要凌晨抬喝醉酒的他回家,更不用再坐在門後哭著聽他和別的女人講電話;就算去同一個地方,回頭望見的他也一點也不相似,聽的話也一點也不相同。他穿的不再是潮服,食的不再是日本菜,聽的不再是陳奕迅,去的不再是波樓;而是西裝,法國菜,Russian Red和Kee Club。 一切都為了忘記,忘記以往不顧一切,全心全意去愛的勇氣和膽量。 完美先生,是我第一個的外國情人,咖啡色深邃的眼睛,前所未有的談情方式,一字一句都滲透著智慧,帶我去了另一個國度。縱然他並不知道,he is the one who save me from the hell. 他令我重拾生活,尋回寄託,建立不易被取締的自我價值。或許這是我們多年都還藕斷絲連的根源,我放不下這位曾救我一命,給我光明與美好的異人。 法藉男友,縱然他擁有橄欖綠而且更深邃的眼睛,他有嘗試治癒我心底那創傷,冀望我能全心投入去愛。他說,在我眼裡只看到傷心,看不到愛。我不知道該如何跟他說,我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我們都付出了努力,儘管我們在愛裡如何掙扎求存,最終都是徒勞無功。 和外國人戀愛,不是童話,他們也只不過是人,一樣會讓你失望,讓你傷心,唯一不同的,是自己對他們的心態。不會對他們有太多的期望,不會跟他們想太多的將來,不會奢望他們會完全明白你的文化,不知道他們在自己的身邊會有多久,反正一切及時行樂,活在當下就好。 而這一切,腦部資料就是會告訴你:香港人都做得到。這就是傷心的源頭。本是同根生,應該比異人更明白自己,不是嗎?的確,同人比異人更易明白,更易溝通,更甜蜜,更實在,更真實,到最後得到更多,失去更多;有多愛,就有多痛。 我長大了,我有家庭,事業,朋友要兼顧,請原諒我變得自私了,沒多餘的時間和心力去傷心。大概直至有一天,我遇到一個,就算我放棄所有他都不會離我而去的,那份愛就會回來了,然後用盡我所有,最赤裸,最珍貴的去換取一個終生愛我的承諾。
後記: 只要不是和自己同一個國家出生的,其實都可稱之為外國人。 他們都是人,分別只在於他們對追求比較主動,合則來不合則去,分正有可能的對象遍地都是,無謂浪費時間在沒進步空間的事上。 (事實上,本土男生也會啊!要是對象是來自韓國,台灣,日本…超主動的。對了,對待同根生總是扭擰善變,思前想後;對著外地的女生就勇往直前,知道沒有下一次。怎麼對著本地的女生不能以沒有下一次去追求?對啊,住在同一個地方,比較容易之後再找,不急不急。) 看過昆凌上《康熙來了》那集,你會明白為什麼周董選擇了她。她很放鬆,隨遇而安;這大概是和外國人戀愛的感覺。要就要,不要就不要,不會讓你吊在半空等待。可惜,離開時也是這麼乾脆,令本來對這段關係沒甚要求的你,突然醒覺:能這樣的灑脫,皆因對方心裡最愛的是他自己而已。 Russell Peters在表演中曾笑說,世界上的人很快就會全部變成米黃色(Beige)。 到時候人類之間的分別,就是成長背景和教育。 什麼國籍,膚色,眼色,髮色,who cares? 對方有多愛自己,以及自己在對方的人生中有多重要,這才是我們需要在乎的。
Comments